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新区 >生态人文

南太湖船文化

发布时间: 2019-12-04 【字体:

吴地水网密布,自古以来舟船是人们水上往来的交通工具。生活在吴地的远古先民,最早从树木在水中飘浮得到启示,将几根根干或竹子捆扎在一起,做成扁平状的木筏或竹筏。这种最原始的渡水工具古时称筏,也称为桴。继编木为筏之后,吴地又出现了独木舟。从原始的独木舟到近代的轮船、渔船、吴地人民创造了多种水上航行的舟船,也为中国舟船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早期的独木舟到木板船到现代的水泥船,太湖流域的船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渔船早期有七桅,一般分为照头样(8m)、头样(15m)、二桅、大桅、前小桅、中小桅、后小桅,依次矮80cm,现在的渔船上的桅杆大部分分为二桅:大桅17m、二桅15m;船舱分为船头舱(放工具、锚)、宝心子(放小型工具)、围舱(放零散工具)、中船头(放鱼、虾)、大樯桅舱(放二桅)、大舱(放工具)、中间偏后是三舱(长3m、宽2m,上面用篷遮住)下面还有3个舱,以前是睡觉的,现在一般存放杂物,冬天还是用于睡觉的,中偏后是厨房,后舱(子女结婚后,父母睡后舱),船尾有舵,舵旁边有卫生间;小梅村的渔民家有些一家三代住在一条船上,一般15人左右,每户人家有三艘船,分别用于住人、存放杂物、捕鱼,目前太湖内最大的渔船为50吨,以前也有60吨重的。生产工具多达60-70余种。在此主要介绍几种捕鱼工具:古拖网和是虾拖网、虾笼。古拖网已有100多年历史,以前是用麻制成的,也有用藤制作,长约24米,宽40-50公分,底部由长10厘米的铁柱捆住,用于沉网,旁边有圆锥形的小网,用于捕大鱼(用于冬季零下几度时期)用于拉网的藤材料来源于竹子的(竹青)与藤。(此网小梅村仅存一幅,存放于姚国青家)。虾拖网于8-11月使用,长14-15米,底部由长10厘米的铁柱子捆住,用于沉网,捕白虾、鲚鱼,有22或26-28张网放一起,然后用两条大船一起拖着捕鱼。虾笼分为方形的和圆形的。方形的长约20米,有28节,放于湖边捕;圆形的长约20米,有28节,放于湖中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