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小梅山的由来,这边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在吴越战争时期,越王勾践命范蠡屯兵在邱城山旁的马池谭训练水师。一日,范蠡正在军营中处理公务,突然一阵大风掀起了帐前的帘子,才发觉已是深秋。他不禁想到了远在吴国的西施,顿时生起惆怅之情,便走上了邱城山,登上凉亭,眺望太湖。放眼四周,他发现邱城山对面的山上一片荒凉,倍感凄凉。想起苎萝溪畔(苎萝山位于浙江诸暨是西施出生地)的红梅,范蠡油然起意,命部下在山头上种了红梅、绿梅、白梅3000株,用来睹物思人,后人就把这座山叫做了小梅山。公元前478年,范蠡助越王灭了吴国,但他深知勾践只可与之共患难,不可与之共享乐,于是带着西施离开了越国。在他们即将浪迹天涯时,范蠡带着西施来到了小梅山顶,让她看了自己为她种的梅花,西施感动的说了一句:“与子相随,无惧苦辛”。后来,就有了“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的美好结局。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据说苏仙苏东坡在湖主政时期,时常光顾小梅山并写有咏梅的诗句。时光荏苒,虽已不能再现大文豪当时的风采,但是从山中清新的空气以及幽幽的梅花香味中,似乎仍然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在这里登山远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形如皎洁明月的巨型建筑在烟波浩渺、似海非海的南太湖平地而起,呈现出一幅“海上升明月”的画面。再远处,白云帆影、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是观赏太湖景色、观看太湖日出的最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