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白虾
太湖白虾是太湖名产,俗称“水晶虾”,其壳极薄,通体透明,晶莹如玉,肉嫩味鲜,营养丰富,著名的“醉虾”,上桌后还在蹦跳,吃在嘴里,细嫩异常,鲜美无比。湖白虾亦称脊尾白虾。体长5-9厘米,色白透明,头有须,胸有爪,尾呈叉形。梅雨后有子更美。素有“太湖白虾甲天下”之说。
白虾营养极为丰富,据分析,每百克虾中含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以及钙、磷、铁、无机盐和维生素A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可做出多道菜肴。亦可辅以姜醋生食。且有药用价值,能下乳汁,壮肾阳,强身补精。人们除了有限的鲜吃以外,大都在开水里渍了洒成干。干了的白虾是乳白色的,便于储存运输,称为白虾干,是太湖南岸馈赠亲友的伴手礼。
太湖白鱼
太湖白鱼,学名翘嘴红鲌,又名红白鱼,白条,因首尾及身白而翅尾略红得名。肉质白而细嫩,鳞下脂肪多,近于鲥鱼,为江南名鱼。隋朝大业年间,已作为贡品,每年夏至前三五日,太湖中白鱼向湖侧浅水菰蒲上产子,民彩得、贡于洛阳。所以宋代叶梦得的《避暑录》称“太湖白鱼冠天下”。白鱼为境内大漾、大荡、东西苕溪及太湖特产之一。每年梅雨后水涨时最盛,称“白里白”。白鱼其肉质白而细嫩,味美而不腥,一贯被视为上等佳肴,与“太湖三宝”合称“太湖四珍”。白鱼少刺多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其外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肾益脑,开窍利尿等作用,尤其鱼脑,是不可多得的滋补品。
太湖银鱼
银鱼是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产于长江口的体形略大,俗称“面丈鱼”、“面条鱼”。历来为湖州一大名贵特产,清康熙年间被列入贡品。国内颇多银鱼品种中,以太湖短吻银鱼最佳,产量最多。银鱼营养丰富,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鳞无刺,无骨无肠,无腥,含多种营养成分。冰鲜银鱼大部分出口,远销海外,人称“鱼参”。经过曝晒制成的银鱼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银鱼可烹制成各种名菜佳肴,如银鱼炒蛋、干炸银鱼、银鱼煮汤、银鱼丸银鱼春卷、银鱼馄饨等,都是别具风味的湖鲜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