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西门有座春秋中期吴王命名的西塞山,山有中峰栖贤山(古称西崦山,后因管敬仲和鲍叔牙隐居此山改现名)、南峰称罗山、西峰称刹山,罗剎两山传说始于晋梁武帝时接待达摩故事,达摩因梁普通七年﹛527年9月21曰﹜从广州进入中国,将湖州一带称为东方妙喜佛国并在西塞山栖贤峰作了第一个道场,后来面谒梁武帝,他执意要梁武帝派人陪他来湖州验证佛缘风土人情。梁武帝派尚书令沈约陪同。在过太湖途中,达摩见到湖州西塞山上佛光燎烂,心中大喜,待走近西塞山指着一派清丽江山,对沈约说;“这里就是我以上二十七代佛祖所讲的东方妙喜佛国” 沈约深信不疑。梁武帝也在大同年间在西塞山南妙喜造了一座妙喜寺,认同了达摩的观点,作为他改道教奉佛教的标志,也是他亲撰庙額的湖州第一座庙宇之一。而由他改称西塞山南西峰为象征妙喜佛国守佛神罗、刹两神峰。 南宋绍兴初,﹝1131一1162﹞湖州俞家漾俞汝尚的子孙正堂明辨禅师,自幼仪佛,因北宋末北方被金兵所占,仕途中断,毅然去河南龙门寺拜佛眼清远禅师为师从佛教。佛眼清远禅师,是当时名贯中外的以诗词传教的临济大宗师。他青睐于正堂明辨的佛慧和深厚诗词文化功底。不久將临济宗十二座主的牒鉢传于他。正堂明辨来到湖州道场山万寿寺,正是绍兴初年,他精通达摩禅师的故事,找到了达摩在湖州的第一道场仙人顶,并借娘娘庙和仙人顶庵作为道场山万寿寺的分座卓锡佛事。仙人顶崗阜平旷,群峦环抱,泉生石间,不涸不溢,天然胜景正宜事佛。仙顶寺为南宋初临济宗座主本寺,尤其他继承了佛眼清远禅师诗词弘法衣鉢,世家、富家子弟信众达万人,形成了中国禅宗文化史上第一个临济宗活动中心。仙顶寺曾一度拥有东南西北云房一百多间。他继承用唐高僧百丈禅师的丛林管理制度,使仙顶寺成为当时江南一大丛林,影响曾超了经山寺等禅院。 改革开放三十一年后的二00九年,释禅明于秋季路经湖州火车站,见栖贤山仙人顶佛光四射,他即上山见到梁杏上空云霞涌动,达摩阁旧址毫光万丈,这是他几十年事佛从未遇到过的景象,心中萌生了佛缘招喚的佛机,他当即合十立下重建仙顶寺的願心。从二0一0年开始,在芦山村的支持下,二年时间他四处化募了上千万元的资金,建成了上山的南宋古道、财神殿、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念佛堂、往生堂、斋堂、寮房等近十处建筑,规格弘伟、布局清丽、佛像精准、环境优美具备了一派江南甲寺上院的气度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