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新区 >历史文化 >非遗产业

温山御荈茶制作工艺

发布时间: 2020-04-02 字体:[ ]

   “温山御荈”茶。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已被列为贡茶,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浙江省有文字记载最早的贡茶,也是中国最早的贡茶之一。

茶圣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山谦之《吴兴记》载:“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脍炙人口的三国乌程候孙皓以茶代酒,东晋太守陆纳用茶待客和南北朝武康小山寺法瑶饮茶长寿等发生在湖州历史上的茶事典故等都被收入了《茶经》。

温山御荈茶产于太湖山庄西面3华里幽谷纵深、竹木蔽阴、云雾缭绕的温山茶区规模200多亩,主要分布于二坞。一季可采茶叶1100多斤,采茶时间根据气候变化而定。一般时间是三月二十八日左右开始采摘,至四月五日为“明前茶”,四月五日至四月二十日中国时段的茶为“雨前茶”。茶品天然品质优异,采制,工艺精细,色泽翠绿。芽形细巧,锋毫显露。冲泡后,嫩绿明亮,雀舌成朵,醇浓鲜爽,馨香幽雅。荣获浙江省优秀名茶称号,实为名茶之一珍品。

在温山茶场中,现有的茶树树种有九康茶、迎霜茶,龙井茶三种。种植茶树的土质为黄泥土,该泥土中富含多种营养,是种茶的好土。为保证茶叶质量,茶叶分头茶、二茶、三茶。头茶是茶中的上品,二茶次之,三茶再次之。

温山御荈茶的制作工艺

主要有三道工序:

第一道:“杀青”。早期是用手工制作,现今多为使用杀青机,主要功用为将所摘的新鲜茶叶炒至60%干度,放于透气匾上晾干。

   第二道:“理条”。其主要功用为将晾干至一定程度的茶叶放入理条机动性左右摆动,使其成扁状。

第三道:“烘干”。主要用于将呈扁状的茶叶烘干,使其干燥,从而可以有较长的保存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