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三批担当破难典型案例评选工作已经顺利结束,“三服务”办共收到各街道部门报送案例31篇。经区“三服务”办认真筛选,委领导评议,区“三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审定,共评选出2020年第三批担当破难典型案例5篇。公布如下:
1.长东指挥部:“五高”跑出长东片区建设“加速度”;
2.杨家埠街道:以服务群众为导向,打造清廉拆迁新模式;
3.凤凰街道:创新“空地一体化”监管,助力精细化建设;
4.滨湖街道:一个平台办事、一张图纸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管理智能化;
5.康山街道:狠抓“四个关键”,确保稳定就业。
案例一
“五高”跑出长东片区建设“加速度”
一、问题背景
长东片区是南太湖新区建设的启动区、先行区,是提升湖州中心城市能级的核心区,是引领湖州未来发展的主平台。加快长东片区快出形象、快出效益,是推动南太湖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切入口、关键点。今年以来,南太湖新区紧紧围绕三年行动计划,在项目现场、拆迁一线等工作中持续深化“三服务”活动,始终以争先创优的姿态,攻坚克难的劲头加压奋进,全力跑出长东片区建设“加速度”。
二、具体举措
一是高起点编制规划,绘精“施工图”。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启动开展以分区规划为统领,水系与防洪排涝、综合交通、电力设施等为支撑的规划设计项目编制,已编制完成规划16项。突出抓好 重点板块设计,完成CBD区块项目城市设计、总部经济园区块城市设计、主次地标方案设计等24项。二是高效率推进征迁,锁定“时间表”。按照“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宜整不宜散”的要求,全面总结推广“阳光征迁”六法,仅用半年多时间完成拆迁2088户,拆除旧房102万平方米。集中两个月时间完成长东片区土地政策处理2242亩,搬迁墓穴2109个,推进土地全域整治2380亩,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三是高质量引推项目,念好“产业经”。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项目建设突破年”为主线,以长东片区重点产业布局为纲,紧盯全球头部企业,实施精准招商,带方案招商,整合政府、企业资源,推动高质量项目在片区优先落户。尤其是充分发挥“湖九条”磁石效应,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个,总投资319.8亿元,其中天能新能源科创中心和华新科创大厦已完成备案入库,其余9个项目也已完成备案,正申请入库。四是高标准加快基建,拉开“大框架”。疫情期间,创新推行“五干”工作方法,有力推动了“两手硬、两战赢”。为每个项目配备服务专员,做到问题及时了解,部门协同快速解决,项目警官、市派部门靠前服务。“五横三纵”骨干交通体系中2条已建成通车,4条正加快建设,2条抓紧审批规划。谋划包装了4个专项债项目,总投资114.77亿元,拟申请专项债76亿元。五是高水平修复生态,打好“环境牌”。统筹“城湖溇漾林田”系统治理,增强生态修复能力。片区内金山湖开挖基本完成,草田漾等湖漾开挖、治理完成;长兜港综合整治及长东片区配套设施PPP项目合同正在签订过程中;金山湖景观等工程正在开展方案设计,并已完成项建书初稿。
三、工作成效
目前,长东片区建设正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 “一年塔吊林立、两年形象初显、三年英姿成型”的美好蓝图正加速呈现。5月22日,全省大湾区现场推进会在南太湖新区召开,省发改委、各地市发改委主要领导、省大湾区已成立的五大新区主要领导等现场观摩了长东片区集中开工仪式,南太湖CBD等22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746.7亿元,这既是对长东片区过去近一年来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加快推进下一步工作的鞭笞推动。
案例二
以服务群众为导向 打造清廉拆迁新模式
一、问题背景
杨家埠街道是下辖11个行政村的农村型街道,征地拆迁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以往存在拆迁政策不统一、补偿标准有争议、被征地农民参保不透明等问题。“三服务”工作开展以来,街道深入总结以往征地拆迁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以服务群众为导向,制定出一套程序规范、严格公正的清廉拆迁制度。
二、具体举措
一是农房拆迁流程制度化管控。针对农房拆迁工作制定实行“六公开二承诺”制度。坚持拆迁政策、评估结果、安置人口、拆迁协议、补偿款发放情况、市场化安置情况以及货币安置分配结果“六公开”,安置面积公开到人,评估补偿公开到明细表,签约结果公开到协议书,做到签一户公示一户,凡有调整的一律重新公示;坚持执行拆迁廉洁承诺制度,在与所有参与征迁工作的人员进行廉政谈话、签订承诺书。通过制度化管控,降低农房拆迁工作过程中的廉政风险。二是土地款分配流程规范化管控。关注征迁村土地征用款分配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廉政风险点和矛盾纠纷点,针对被征迁村土地款分配工作出台了征迁村土地征用款分配指导意见,同时印制工作流程图,加强关键环节风险管理,在确保村民自治的前提下,起到规范化指导作用。三是征迁监督流程常态化管控。制定征迁工作监督规范流程,坚持三抽查三到位:定期抽查农户补偿款金额以及农户征迁协议是否公示到位,重点督查房票转换协议以及公示是否到位;核实签约及其他各项公开内容是否落实到位。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对任何违纪违规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纠正并严肃查处。四是失地农民参保流程跟踪化管控。被征迁村失地农民参保工作是农房征迁后续工作的重要内容,容易产生廉政风险点,对此制定了失地农民参保工作监督流程,印制工作流程图,按要求定期开展跟踪抽查,既确保符合参保条件的失地农民应保尽保,同时又进一步杜绝“优亲厚友”的廉政风险。
三、工作成效
杨家埠街道以服务群众为导向,严格执行清廉拆迁制度,已完成施家门、罗家浜拆迁729户,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塘口、乌陵山776户的拆迁任务。整个拆迁过程既严格用好国有资产,又切实保障了群众利益,使群众在“三服务”中受益,有效提升了街道的美誉度和公信力。
案例三
创新“空地一体化”监管 助力精细化建设
一、问题背景
近年来,城市管理中违章建筑、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等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单一的地面管理已经满足不了愈发突出的矛盾化解需求。凤凰街道创新“空地一体化”监管模式,通过无人机侦查、布设智慧城管监控和路段定人定岗定责等途径,做到管而有效、管而有方、管而有序,逐步实现“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智慧化管理,助力城市精细化建设。
二、具体举措
一是全时段无人机空中侦查“无盲区”。实行无人机专人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其巡查时效性强、可视范围广等优点,重点对辖区违法搭建和市容管理进行空中察看。目前,街道累计出动执法队员280余人次,工人150余人次,处置存量(新增)违建面积约4400平方米。同时,运用无人机喊话功能,及时劝导出店经营、河边违法垂钓等行为,累计劝导违法违规行为180余起。二是全区域布设智慧城管监控“无死角”。推动智慧城管建设,路面监控点共安装65个机位,其中球机26个,主要用于对机动车违停的信息采集;枪机39个,主要用于对非现场执法及处理出店经营、占道堆放等市容问题的证据采集。目前,所有机位立杆和光缆布放已完成,65处机箱、取电装置及39个枪机已完成安装。三是全路段定人定岗定责“无遗漏”。主动加压将辖区12条主路、20条辅路的市容管理定位到执法队员,实现责任落实由“群责”精准到“单责”。明确各路段工作任务、检查标准,每天进行督导检查并对照标准寻找新法促进整改。此外,将路段精细化管理与队员绩效考核相结合,对实绩突出的及时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及时进行约谈,有力解决城管队员“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
三、工作成效
截至目前,已对陈板桥工业园区、腊山码头、天峰制药厂等区域进行航拍,处置存量(新增)违建约4400平米。劝导过度出店经营150余起,劝离违法垂钓30余起。下一步,凤凰街道将紧紧围绕“幸福宜居、美丽凤凰”目标,完成智慧城管建设,完善拓展功能,确保系统发挥最大运行成效,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助力基层精细化建设。
案例四
一个平台办事、一张图纸管理
实现土地资源管理智能化
一、问题背景
滨湖街道自1996年启动土地征用至今,已征土地24566.3亩(含预征),已租(流转)土地3180亩,涉及到的征用主体有原白雀乡、原度假区、吴兴区高新区、吴兴区环渚乡等,辖区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着底账不清、红线交叉、数据重复、二次征地或政策重复处理等突出问题。
二、具体举措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街道联合第三方设计了一套土地资源管理“掌上通”系统,使土地资源管理更加标准化、精准化、实时化。一是认真排查,做到底数清楚。依托原有底账,主动与涉及到的征用主体加强沟通对接,通过仔细核查征地协议、红线图等原始资料,对辖区36.5平方公里进行贴图,以此准确界定征用界限,精确识别重复征地,确保了底数清楚、底账清晰。目前,已精准梳理出已征用但未纳入管理范围的土地近752亩,主要包含辖区内梅东开发预征地块、G50高速公路修建时已征的搅拌装配场地,现已统一纳入管理,有效避免了抛荒、占用、重复政策处理现象。二是动态更新,确保精准高效。“掌上通”管理系统是将行政办公、土地资源管理、档案数字管理集成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实行“一个平台办事、一张图管理、信息数字实时动态更新”。如,通过实时动态数据与历史静态数据比对,切实加强了辖区违章查纠力度。将市自规局2019年对街道卫片执法数据导入系统,运用MD信息比对技术,自动生成图像处置结果,实现违章建筑认定更精准、更智能。三是深化应用,实现融合创新。“掌上通”系统的建设与运用采用同步进行,以事实为准绳,杜绝了人为干预因素,透明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系统的完备性和创新性。目前,该系统已经完成了辖区80%的贴图任务。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系统的深化应用,确保征而未交土地限期交出,实现对征收土地“划红线、定界桩、打围墙”闭环式管理。
三、工作成效
“掌上通”管理系统具备了地块信息展示、图层控制、空间分析、资料查看、数据查询、实时定位、数据导入、违章分析等八大功能。一是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再利用,按照应剥尽剥的原则,对近期出让的红旗、新桥、荣丰、瑶阶坝等4个村实施了表土剥离并通过验收647亩,剥离的耕作层已用于土地开发项目中。二是有效保障了“333”开工仪式,净地交付达3200亩,加速推进了全域整治、CBD、总部园等项目进场。三是有望进一步厘清历年征地重叠交叉问题,确保村级留用地核算更精准。
案例五
狠抓“四个关键” 确保稳定就业
一、问题背景
稳定就业,是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落实“六稳”“六保”,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连日来,康山街道狠抓“四个关键”,精准发力,深化服务,确保就业稳定。
二、具体举措
一是宣贯“关键政策”,线上线下互动。街道利用企业群、公众号等新媒体持续推送消息,提高知晓率。同时结合安全检查、“洗楼式”排查、召开安全生产例会等加大宣贯力度。要求服务专员上门为企业答疑解惑,面对面宣讲“湖八条”“湖九条”“新区人才新政”等政策,确保市、新区各项惠企政策第一时间落地。二是聚焦“关键群体”,就业创业并举。锁定辖区低收入、单收入以及无固定收入家庭,加大就业培训、介绍等帮扶力度。主动对接见田众创空间、花鸟市场等商业主体,多次协调会商,为店铺免去3个月房租。结合第7次人口普查,优先招聘未就业大学生普查员。聚焦发展跨境电商、电商配送、共享办公、现代果蔬物流等产业目标,为创业者提供场地信息、融资绿贷通、职业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三是办理“关键业务”,台前台后跑腿。持续深化业务办理模式改革,对符合条件的申报即收即办,确保业务“零积压”;对办理有困难的,预约上门服务,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处理。同时启动查漏补缺机制,及时帮助企业梳理排查,确保惠企政策应享尽享、业务应办尽办。四是解决“关键小事”,尽心尽力服务。为稳定高层次人才队伍,组织排摸辖区重点项目高管子女就医就读等“小事”,及时破解入学难、看病难等难题。同时成立社区红色便民服务驿站,为小微企业搭建岗位培训平台,发布招工信息,提供法律、劳务咨询等贴心服务。
三、工作成效
截至目前,街道为经营户减免房租290万元,发放就业、培训、职介、稳岗等各类补贴170万元,惠及企业275家,推出就业岗位90多个,带动就业人员2100余人。